李先生女儿快上中学了,为了照顾孩子就近上学,举家搬迁到这个小房子里。男主人的诉求是有大屏幕电视用来盯盘;女主人是全职太太,需要一个完整的瑜伽房间;女孩需要睡觉和做功课的独立房间。但是房子套内只有40多平方,没办法做出这么多房间,只好把起居室和厨房合并,把女儿房和书房合并,把主卧跟瑜伽房合并,然后把阳台变成一个榻榻米茶室,从北到南一字排开。
瑜伽房
瑜伽房是一个独特的存在,以前没有尝试过。女主人要的不是那种地上铺个垫子就可以做的普通瑜伽,而是飘来荡去的空中瑜伽。去现场一看,预制板老砖楼,施工条件很差,层高也不够,实在是个难题。女主人又拿出参考图例,是个四壁包裹木头、溜边一圈坐凳的空房间,直接在地板上打地铺休息。女主人说,这样即可,无需床铺。尽管如此,在屋子正中安装空中瑜伽的吊架,除了排除安全隐患,还要解决功能冲突,让白天和夜晚的使用不至于互相影响。这几乎是难以实现的。
开始设想直接在屋顶打拴,但预制板屋面年深日久已经风化了,强度不足。接下来尝试在两侧墙壁上做横向支撑梁,再往楼板上做三个锚固点,不料两侧墙壁都不是承重墙。面对女主人坚决的态度,我们甚至尝试做一个四点落地的独立支撑结构,因占用空间太多而放弃。设计又一次陷入僵局。
最后是工长从反向解决了问题,他一口咬定做不了。理由是楼体太老了,结构太脆弱了,空中瑜伽运动幅度大,会产生不小的冲量,操作者本人的安全风险过高。业主再欲坚持,也觉得不太可行,于是退而求其次,决定改成墙壁瑜伽。然而墙壁也不是承重墙,只能进行结构加固。但瑜伽房总算是搞定了。
兔子洞
业主希望女儿也有一个可以攀爬的小床,我劝她说,孩子已经大了,需要一个独立的全功能房间,而不是一个小小的窝,她愉快地同意了。但已没有地方放这个房间了。我提议,将房间中部采光较差的部分抬高,向主卧探出一个大大的不透明窗用来采光,再辅以人工照明,创造一个独特的“深处”。地坪抬高600mm,恰好下面朝南可以嵌入主卧室的衣柜,朝西可以嵌入盥洗区和洗衣区,实现了墙壁的功能化。里面空间虽小,却也五脏俱全,有一个800mm深的宽大书桌,胡桃木的桌面;有自己的小书架和靠墙的小卡座,还有一张1100mm宽的小床。对于一个小女孩来说,是多么温馨的小房间。
然而我觉得女儿房不能只有一个出口。那样太闭塞了。可是如何制造另一个出口呢?现在的出口在南面,朝东是分户墙,朝西已经被各种功能占满,只能朝北开,可是北侧是承重墙。按规则是不允许的。
不能开门,是否可以开一个“兔子洞”,小朋友学习累了,可以从那里溜到客厅,外面设一个卡座,也不会摔到屁股。这样一来,塞在中部的“大家具”就被一条循环路径连入室内的空间系统中。这个兔子洞,在生活中或许很少用到,但在感受上却成了不可或缺的一笔。此洞一开,空气和身体都在这一刻流动起来。
小朋友当然喜欢这个提议,但这个洞应该是什么样子,又该如何做出来呢?
助手刘力源用了大半天时间做了一个卡纸板模型,来模拟“兔子洞”合理的样子。洞口是倾斜的,从女儿房看,内高外低,可以轻松滑出去。里面是个正圆,外面是个拉长了的圆,上端齐平,下面成了溜出去的斜面。但直线相接会有硌腰的边楞,需要倒圆角,这样就成了非线性的放样。这么个细节,刘力源反复调了好几天,最后正圆的位置出现在路径的中部,溜出去的斜面也被S型曲线代替了。如此复杂的形态,如何制作呢?又涉及施工安装、与墙体交接等一系列问题,咨询了不锈钢厂家、木器加工厂家和塑料加工厂,要么报价高得离谱,要么直接投否决票。折腾到最后,我说工长干脆你来做吧,这个东西用工厂制造,这点钱都不够开模的,交给瓦工师傅,三两下就搞定了。不必非常圆润,只要够舒服就行。于是对墙体开槽,请师傅用抹灰做了一个,我们现场控制形状,待干透之后刷上光面油漆,孩子钻来钻去也不会弄脏。又设计了方便内外穿越的把手和拉手,可惜业主后来没有安装。
这个兔子洞,成了家里最有趣的一个角落,女孩房间的暖色灯光,从这里滲进壁龛,成为客厅一角的小景。连大人都忍不住想爬一爬。
老餐桌
因为没有真正的客厅,入口的大桌子就成了家庭生活的核心。业主夫妇都不想要沙发,也不会瘫坐看电视。每个家庭都有独特的生活方式,地产商提供的户型却只有简单几种,似乎是想规范人们的生活,结果不得不通过二次设计来弥补,使通用空间服从于使用者的个性。与其如此,还不如全部空着,隔墙都不要做。
这张餐桌,是主人家吃饭、聊天、玩电脑、做功课和盯盘的所在,真正意义上的多用途空间。因为室内狭小,它必须跟一部分橱柜和入口玄关柜整合起来,是个三位一体的大家具的一部分。这里原来有一道隔墙,里面藏着煤气管道,这个是无论如何不能改掉的,只能用一根空心木柱包起来了事。为了整体性,我希望餐桌重新定制,木料用得扎实一点,却也要统一在主体色调中。业主却很希望将原来家中的一张胡桃木桌子保留下来。那张桌子又大又旧,桌面的边框有很大的弧度,新家具都是直棱直角的。我担心破坏整体性,一直都不答应。
最后主人也没跟我商量,自己找木匠对桌子进行了截肢手术,锯掉左边两条腿,卸掉了木衬板,又掏了圆洞,总之费尽力气,把它嵌入到复杂的组合家具中,居然严实合缝,毫不违和。这件事给了我很大的启发。一直说要把旧物利用起来,让家里成为“私人博物馆”,真遇到合适的机会,却担心这担心那,还好业主比较坚持,能给旧物找到合理的位置,还省了一笔钱。平心而论,这张老餐桌记录着往日生活的点点滴滴,新家因为它的到来,变得更有味道、也更有意义了。
那根木柱子,我认为直径顶多做到110mm,再粗就没法看了。结果做出来一敲,OMG,居然有140mm,放在小屋子里难受极了。问工长和现场建筑师,都说里面有阀门,管子也是歪的,不可能再做细了。无论如何也无法接受,遂说服业主,让工长把它剖开瞧了瞧,居然还有不少空余。于是决定赌一把,用110mm的柱子来包,如果哪里被卡住,就把哪里削去。结果只削了一点,就好端端地扣进去了。有时候看似难以解决的问题,其实只要稍微努力一下,就迎刃而解。桌子如此,柱子也是如此。怪不得罗大佑说,再努力一点,就能得到自由。而且,刘力源后来告诉我,其实买柱子的时候没有直径110mm的,只有105mm的。这足以说明,很多时候我们留给自己的余地都太大了,大过了事物该有的样子。
房子是一长条,中部置入“大家具”,两侧两个出入口,剖面上形成了一次起伏。人在这条路径中行走,上去再下来,像爬一座小山,故名“小山宅”。除了北墙上的圆洞,向西侧走廊留有一条高窗,与外界声气相通,兼作置物架。向南,最主要的朝向,是一扇大大的外凸的采光窗,从瑜伽房里看去,形成视线上的俯仰,增加了空间趣味。
愿业主在小山宅中,生活幸福美满,女儿健康成长。